Copyright of Photography belongs Microsoft Research. http://www.microsoft.com/tag

Microsoft Tag [1] 乃一突破現行二維條碼之高容量彩色行動條碼 (HCCB, High Capacity Color Barcode),由微軟 Research 的 Gavin Jancke 所開發,為一利用群集彩色三角形所組成之二維條碼。傳統二維條碼大部分利用黑白色組成 (少數為彩色二維條碼,如韓國人發展的 ColorCode[2][3]),而 HCCB 則使用四種顏色於 5 x 10 grid 上,並以三角形取代傳統的長方形,以取得更多更大的容量與使用彈性 (105 bits or 13 bytes)。HCCB 可以擁有不同的隔線大小 (grid size, 圖像數量)、圖像密度 (symbol density, 三角形印出的大小) 與 圖像數量 (symbol count, 顏色數量的使用) 以應付不同的使用目的。

雖於 [5] 文章中並未引入 Microsoft Tag,但依照筆者微末知識依 Hiroko Kato 教授的分類方式,將其歸類為"索引型二維條碼" (Index-based 2D barcodes)。主要原因為條碼讀取軟體 (Tag Reader/application) 在讀取 HCCB 後,會將讀取到的資料送至微軟伺服器,查找後換回存於伺服器上商家提供之網址,並送至行動裝置的瀏覽器以開啟網頁。基本上,大致上功能如同 QR Code,但不同之處除了上述外,QR Code 依照 Kato 教授的分類屬於 "資料庫型二維條碼" (database 2D barcodes),即所有的資訊直接存於二維條碼本身。

近年來,Microsoft 積極推動 HCCB 的應用,無論自家產品包裝盒上 (XBox360 遊戲),更是急欲推廣至各種商業應用範疇,以取得普及的使用率進而取代傳統一維與二維條碼。此種擁有高容量且辨識效果佳 (官網提及 out of focus 依然能讀取) 的二維條碼,想必未來將能應用至各種領域,甚至是數位藝術、電腦圖學與人機互動介面中。有興趣的人,可以至官網 [1] 查看更多關於 HCCB 的細節與原理。

 

 

參考資料

[1] http://www.microsoft.com/tag/content/overview/
[2] http://www.colorcode.com.sg
[3] T.-D. Han et al., Machine Readable Code Image and Method of Encoding and Decoding the Same, US Patent 7,020,327, U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2006.
[4] http://en.wikipedia.org/wiki/Microsoft_Tag
[5] Hiroko Kato and Keng T. Tan, "Pervasive 2D Barcodes for Camera Phone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PERVASIVE computing, IEEE Computer Societ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K 的頭像
    DK

    DKBLOG

    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