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行動應用 Mobile Applications (1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近日 Appcessory 一詞顯然沒有紅起來,但 Appcessory 的精神實際上已經在市場中蔓延。怎麼說呢?先從 Apple Store 看起,他多了個 app-enabled accessory 的分類了呢!(是不想用 appcessory 這個詞嗎 XD)

Screen Shot 2013-07-03 at 下午3.56.23  

個人認為,Google Glass、Nike Fuelband 等的 appcessory 竄起是必然的,證明市場有對於 smart devices 「軟體結合周邊」的需求,但以筆者的定義他們應該算是「不完全」的 wearable computing (穿戴式運算)。為什麼會定義為不完全呢?以廣義來定義,上述兩樣商品已經算是穿戴式運算,但事實上他們並不是「主力」運算,而是「分擔」運算,甚至「沒有」運算。上述 appcessory 的定位像是透過額外的感應器提供 smart device (智慧型裝置如平板、智慧型手機) 所沒有的能力,或是補強 smart device 已有之感應器但功能不足之處,甚至是純粹只提供一個延伸、額外的顯示資訊之方式。

前幾天看到一則科技新聞,其中描述某個團隊發表了完全的 smart watch,可以打電話、可以做到大部分 smart device 能做到的事情,筆者認為這的確是完全的、獨立的 wearable computing 裝置,但他會賣嗎?在下覺得答案是否定的,方向並不正確 (手錶可以打電話裝SIM卡,那原本的手機怎麼辦?)、使用場景也不對。再者,幾年前 Sony 就已經做過類似的東西,但看看現在,Sony 又是否嘗到甜頭呢?在這個「個人數位中樞 (digital hub)」慢慢從電腦轉移到 smart device 的年代,appcessory 所應扮演的角色應該還是輔助 (像櫻木的左手一樣),他應該就是提供 smart device 三樣事情:增強(enhancement)、協助(assistant)與控制(controller)。

所以,與其說目前「完全 wearable computing device」沒有商機或沒有未來,問題倒看起來像是沒有市場、沒有需求、沒有環境,也還沒有理由。以目前形勢而言,個人觀察認為在行動網路與電池(能源)發展沒有突破的前提下,完全穿戴運算似乎還沒有舞台可以發揮。

文章標籤

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scene-fg-square-visa

前言

有鑑於智慧型行動裝置的崛起,帶動了許多配件與周邊商機,常見的如耳機孔保護蓋、相機延伸鏡頭、刷卡機、麥克風與血糖機等等。諸如此類的應用,不僅延伸了智慧型裝置的功能,周邊產品搭配App的應用,更可帶來不同的創意與商機。近年來 3C 產品發展速度真的有莫爾定律說得那般快 (筆者以前都沒感覺),甚至國外也以 App+Accessory=Appcessory 來統稱這類商品。加上,Gartner 預估行動電話將在 2013 年超越PC,成為全球最常使用的上網裝置,足足說明了人們將更依賴智慧型行動裝置,而智慧型裝置現階段發展也還沒到完全體(?),所以 Appcessory 十足是一個不可放過的市場。

 

案例

文章標籤

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creen Shot 2013-02-01 at 下午3.41.54  

(Image source: http://www.touchcode.de)

前言 

前陣子geek.com報導了一個新的智慧型裝置應用touchcode,只要在智慧型裝置上放置卡片就能得到不同的數位內容 [1][2]。

首先我們先觀察touchcode 的操作,他需要將專用卡片放置在支援multi-touch的smart device螢幕上才可被辨識。因此,我們可以推敲出玄機可能藏在卡片上。然而,要如何透過電容感應螢幕讓智慧型知道有卡片貼在螢幕上,且能分辨每張不同的卡片呢?

文章標籤

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rduinoADK_R3_Front_450px  

現今多種外接於行動裝置的 App 或 Accessory 如 SquareUp 等,覺得雖然未必這些應用有多大用處,但他一定有許多不同的固定使用群眾,哪怕是很小眾。其實近兩年也一直想將 Arduino 接至 iPhone/Android Phone 以尋求更多的行動應用,光看看別人做的 project、腦中胡思亂想的 idea 就覺得是很興奮的事情。 其實 iPhone 早就能透過 Dock breakout 雙向傳輸資料,但必須要 Jailbreak 還是無法給一般使用者使用。不過所幸之前有找到走 Audio Jack 的方式,就如同麥克風錄音一樣將訊息傳進 iPhone,再透過 App 去解析這些訊息。不過 Audio Jack 的方式目前實驗還不是太順利 (還有其他更重要的事 XD),因此之後有成功再將心得和程式分享出來。

最近正好實驗室中另一位 PhD 要做一個 Tactile feedback for Eyes-free 的 project,讓我有名正言順的機會摸索 Arduino+Mobile,但因為平台選定為 Android,因此我只好半推半就的測試一下 Google ADK 了 XD
 
首先先看看 Google 官方文件要我們怎麼做:
文章標籤

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等公車是通勤族(上班或上學)每天最頭痛的問題之一,多虧台北市政府提供動態公車資訊查詢,有許多 developer 出了 Android 或 iOS App 供民眾透過智慧型手機查詢公車動態。這邊也要幫 iPhone「我愛搭公車」打一下廣告 (學弟 XD),大家可以多多幫忙偶爾不小心點到廣告一下 (笑)。

不過本篇是來砸場的,既然台北市政府都提供了 OpenData,是不是要好好使用一下呢?筆者某天花了兩三小時整理一下,使用 Python+GAE+jQueryMobile 製作了「公車動態查詢」雲端版,希望讓 iPhone、Android 以外的使用者(WM7, Symbian, BlackBerry等),也能方便在出門前會使用電腦上網的使用者能夠方便的查詢公車狀態。

Screen Shot 2011-11-12 at 3.04.05 PM.png   Screen Shot 2011-11-12 at 3.27.03 PM.png  

 

算是個簡易的介面,在「公車路線」的欄位填入車號(ex. 280, 685, 藍26...等),選擇「去程或回程」,按下查詢即可!

文章標籤

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常常看到各種 iPhone App 擁有非原本 iOS SDK 的官方 UI 外觀。在自己要硬寫的時候發現,自己寫 TabBarController 的成本好像划不來,因此想到一個小撇步,直接用自己設計的 TabBar 蓋掉原本 TabBar 
的 View,因此某天便花了半小時想說動手做看看。以下記錄自定 TabBar View 蓋過原本 TabBar 但又不失 TabBarController 功能的方法。

在 UIApplication 中加入:

[self.tabBarController.tabBar.superview.addSubview: fakeTabBG];
[self.tabBarController.tabBar.superview addSubview: fakeTab];

文章標籤

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次筆記主要記錄如何將 Google App Engine (GAE) 上的 Datastore 資料備份下來。

Google 文件中說明當你要利用 Bulk loader 備份資料時建議使用 Master/Slave datastore,不保證 High Replication datastore 可以成功備份(會提示high_replication_warning警告),且後者下載下來的資料不保證是最新的。即使 GAE App 在建立時就選擇了 High Replication (官方建議),但還是有方法完整備份。

筆者為了希望日後能將數據資料備份下來分析,因此另開一個 Master/Slave datastore,並在 GAE Dashboard 後台將 High Replication datastore 的 App 所有 entities 複製到新開的 Master/Slave datastore 的 App 中。再將 Master/Slave datastore 的 App 經由 bulk loader 備份下來成為 csv 通用格式。

在 Master/Slave datastore 的 App 打開複製 entities 到其他 App 權限的方式:
找到 App 根目錄下的 appengine_config.py (沒有則新建)

文章標籤

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pl.jpg 

 

自從3G/3.5G逐漸普及,智慧型手機對於商務人士或某些使用者的不可取代性逐漸提高。(jwill.pixnet.net)

加上現行智慧型手機功能越見完善,輔助全球定位系統(A-GPS)/電子羅盤 (Electronic Compass)/陀螺儀(Gyroscope)等電子感應器硬體,配合GPS/GIS/Google Map等軟體,儼然讓新一代智慧型手機的標準配備不斷上修。(jwill.pixnet.net)

有鑑於此,近一兩年擴增實境終於紅到了台灣的行動裝置中,但許多人們對於他的認知卻是較新的應用:適地性服務的擴增實境(LBS AR, Location-Based Service Augmented Reality)。(jwill.pixnet.net)

文章標籤

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圖轉貼自CreativeApplications.Net,部分文翻譯自CreativeApplications.Net

原文網址 http://www.creativeapplications.net/android/mobile-app-development-processing-android-tutorial/

 

Processing為一套提供使用者製作圖形、動畫、互動內容的開放原始碼開發工具(環境)。非常適合比較沒有程式碼撰寫經驗的設計師、藝術家、研究者等人使用。

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iPhone/iPod Touch Serial Port Tutorial By Collin Meyer (TheRain) 12-09-2007

DISCLAIMER: Interfacing electronically to the Iphone has the potential to cause severe damage to your Iphone or cause your Iphone to become non-functional. By following this tutorial you take sole responsibility and understand the risks of what you are doing.



Summary

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opyright of Photography belongs Microsoft Research. http://www.microsoft.com/tag

Microsoft Tag [1] 乃一突破現行二維條碼之高容量彩色行動條碼 (HCCB, High Capacity Color Barcode),由微軟 Research 的 Gavin Jancke 所開發,為一利用群集彩色三角形所組成之二維條碼。傳統二維條碼大部分利用黑白色組成 (少數為彩色二維條碼,如韓國人發展的 ColorCode[2][3]),而 HCCB 則使用四種顏色於 5 x 10 grid 上,並以三角形取代傳統的長方形,以取得更多更大的容量與使用彈性 (105 bits or 13 bytes)。HCCB 可以擁有不同的隔線大小 (grid size, 圖像數量)、圖像密度 (symbol density, 三角形印出的大小) 與 圖像數量 (symbol count, 顏色數量的使用) 以應付不同的使用目的。

雖於 [5] 文章中並未引入 Microsoft Tag,但依照筆者微末知識依 Hiroko Kato 教授的分類方式,將其歸類為"索引型二維條碼" (Index-based 2D barcodes)。主要原因為條碼讀取軟體 (Tag Reader/application) 在讀取 HCCB 後,會將讀取到的資料送至微軟伺服器,查找後換回存於伺服器上商家提供之網址,並送至行動裝置的瀏覽器以開啟網頁。基本上,大致上功能如同 QR Code,但不同之處除了上述外,QR Code 依照 Kato 教授的分類屬於 "資料庫型二維條碼" (database 2D barcodes),即所有的資訊直接存於二維條碼本身。

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