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有鑑於智慧型行動裝置的崛起,帶動了許多配件與周邊商機,常見的如耳機孔保護蓋、相機延伸鏡頭、刷卡機、麥克風與血糖機等等。諸如此類的應用,不僅延伸了智慧型裝置的功能,周邊產品搭配App的應用,更可帶來不同的創意與商機。近年來 3C 產品發展速度真的有莫爾定律說得那般快 (筆者以前都沒感覺),甚至國外也以 App+Accessory=Appcessory 來統稱這類商品。加上,Gartner 預估行動電話將在 2013 年超越PC,成為全球最常使用的上網裝置,足足說明了人們將更依賴智慧型行動裝置,而智慧型裝置現階段發展也還沒到完全體(?),所以 Appcessory 十足是一個不可放過的市場。
案例
看不見的可攜式鍵盤 Magic Cube,詳細使用報告同步刊載於 PEGA Blah Blah Blah!
可隨時刷卡簽帳的 Square
可測量風速的 Shaka
Nike 的 Nike+ FuelBand
Philips 的 Hue Connected Bulb,可無線自由調控燈的顏色與亮度
小結
然而,如何讓 Appcessory 與 App 串連起來呢?以下做一個筆記與整理,大致可分為兩個類別:
接觸溝通
泛指有線連接至裝置或與裝置必須有所接觸之溝通方式,整理歸類如下:
1. 透過 Dock (iPhone/iPod Touch/iPad)、Audio Jack 等實體接線方式,如:OTOplug 實作等,只要接上 Arduino,再縮減體積,能做得 Appcessories 就非常多了!
2. 透過電容螢幕會偵測電容變化並視為觸控點之原理,製作相關配件或技術,如:前幾篇介紹到之 TouchCode、TUIC、theultimatelabs 做得實驗等等。
3. 透過螢幕之黑白閃爍頻率或以馬達擊發頻率進而達到裝置與 Appcessory 的雙向傳輸,如:MIT's StackAR、TUIC Frequency 等。
非接觸溝通
泛指無線路與非接觸裝置本身之溝通方式。例如:
1. 傳統常見之紅外線、藍牙無線傳輸、Wi-Fi 等,如藍芽耳機、喇叭、Jellywake 等。
2. 近距通訊如 NFC、RFID 等。
3. 以強力磁鐵干擾裝置本身內建之數位羅盤原理,如 Magnetic Appcessories。
2013.04.10 updated
透過 SoftModem (音訊孔) | WiFi/Bluetooth | 透過 Dock | |
成本
|
約台幣150元 | 約台幣2000元 | 不等 |
安全性 | 電路簡易、絕緣容易 | 現成模組居多,絕緣容易 | 線路多、絕緣困難 |
通迅速率 | 約12kbps | 約數M ~ 數十Mbps | 可至數百Mbps |
支付 Apple 規費 | 不需要 | 不需要 | 必要 |
[本文仍持續補充]